親子裝 輕文藝,童趣,藝術解析的設計風格,BIR自然棉麻品牌童裝
本件作品試圖引領觀眾深切反思後疫情時代的糊口模式,探討人與人之間「社交」的可能性。
國美館長梁永斐表示,COVID19新冠肺炎改變了人們糊口的習慣,例如戴上口罩、保持社交距離等;疫情同時改變了人們溝通的體例,致使原本的口語、臉色、身體動作,缺席在疫情生活當中。出格是5G網路高頻寬、低延遲與多連結等特征,不但支援多種創意面向,更晉升作品的精采度,讓虛實融合的想像逐一被實踐。
「光•舞弄•影-2022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」室內展覽於25日昌大展開,迥殊約請大阪藝術大學藝術系藝術科學科教授安藤英由樹(ANDO Hideyuki)與臺灣藝術團隊純禾作(羅禾淋、陳依純)在國美館甫揭幕的U-108 Space展出〈你的肢體笑顏 將是我的全數〉5G互動式影像裝配,帶來5G網路技術、邊沿運算、點雲掃瞄等最新科藝技術。本作品為臺日共演創作,作品透過數據化與5G網路手藝整合,並使用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林一平嘗試室IoTtalk網路技術,進行異地的共現與共演。
本展自即日起展至3月20日止,接待線上、線下想要體驗5G網路特性、知足好奇心或了解最新科身手術的朋友,蒞臨國立臺灣美術館U-108 Space,感觸感染「2022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」室內展覽所帶來的特殊震動。
室內展覽作品〈你的肢體笑顏將是我的掃數〉,由虛、實兩部分建構而成。此外,APP內訊息功能,讓臺日兩地觀眾可同時透過彈幕進行對話,增添即時互動的樂趣;而實體世界中,臺灣與日本分別架設機械手臂,手臂上的深度開麥拉會捕捉統一時間、兩地觀眾的身影,透進程式點雲掃描技術,將影象即時運算後回傳到雙方展演空間中,使各類肢體表情進行雲端上的「交匯」與「融會」,揭示科身手術佈滿想像的一面。
童裝虛擬世界中,臺日兩地觀眾只要自行下載APP到隨身聰明手機行動裝配,再上傳自己的動態笑臉,便可建立一個並世無雙的虛擬角色,盡情暢遊在充滿賽博龐克(Cyberpunk)氣概的世界裡。
本屆光影藝術節自揭幕以來湧入超過二十一萬名觀眾介入,戶外展覽邀請來自臺灣、日本、澳洲、法國藝術家,打造10組具表演性裝配特質的「光之劇場」,透過介入、互動、分享與交流,觀展民眾成為光影藝術中的主角,光與影的怪異敘事者。伴隨戶外展覽的閉幕,室內展覽接棒登場,延續本屆「光之劇場」展覽主軸,以光做為介入創造的界面,藉由5G手藝建構實體與虛擬整合的「舞台」,讓精采不停歇,製造最後一波展出飛騰。
(新聞起原:文化部)
本篇文章引用自此: http://n.yam.com/Article/20220228740075